副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其病因不明,好发于男性。主要发作于身体的躯干及四肢,一般不发生于头面、掌跖及粘膜。其皮损特点表现多数为从淡红或红褐色针头大小到指甲大小的浸润斑疹或斑丘疹,表面覆以细薄的鳞屑,无点状出血现象,自觉症状不明显。副银屑病的分型尚不统一,命名混乱。通常分为如下四型:
1、点滴型副银屑病:临床上较为多见,主要表现为浸润性斑疹或斑丘疹,约针头至指甲盖大小,呈淡红色或红褐色,分散存在,互不融合,上覆细薄的鳞屑,无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皮疹好发于躯干、四肢。而头面部、掌跖及粘膜一般不受累,病程缓慢、迁延,可自愈,但易于复发,无季节性,自觉症状轻微,发病以青年男性多见。
2、斑块型副银屑病:较少见,主要特征为皮肤出现斑块,浸润,边界清楚,呈淡红色或红褐色,表面有细薄鳞屑,但无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皮损大小、数目不定,可互相融合,自钱币到手掌大小不等。好发部位为躯干和四肢近端。头面、手足较少受累。自觉症状轻微,病程缓慢,冬重夏轻。无自愈倾向,少数可演变为蕈样肉芽肿。
3、苔藓样型副银屑病:很少见,主要表现为扁平小丘疹,似扁平苔藓,表面有细薄鳞屑覆盖。皮损可互相融合成网状斑片,有时可见点状皮肤萎缩和皮肤异色症样改变。
4、痘疮样型副银屑病:也称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较为罕见,其皮损主要表现为针头至黄豆大小圆形红色丘疹、丘疱疹、脓疱,极易出血、坏死、结痂,有时可出现水痘样水疱,好发于躯干、上肢屈侧及腋部,皮疹愈后常留有光滑而微凹陷的瘢痕,自觉症状轻重不等,该型多见于青年,有学者将其归属于血管炎一类疾病。
临床上副牛皮癣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包括牛皮癣、玫瑰糠疹、扁平苔藓、二期梅毒疹、蕈样肉芽肿浸润期、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和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等。患者需确诊疾病,对症治疗,防止误诊误诊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危害生命。
上一篇:皮肤瘙痒有哪些危害?
下一篇:没有了
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