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专家介绍说,常见的过敏原主要有:一、吸入式过敏原如花粉、粉尘、螨虫、动物皮屑、油烟等;二、食入式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海鲜、动物脂肪、葱、大蒜等;三、接触式过敏原如过冷或过热的空气、辐射、化妆品、肥皂、化纤用品、塑料、金属饰品、菌类等;四、注射式过敏原如青霉 素、链霉素、异种血清等;另外受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受微生物感染等生物、生理因素影响,以及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也会成为过敏原。
对症下药方可止痒
专家提醒,必须根据疾病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绝不可乱用止痒药。
过敏性皮肤病通常与瘙痒、搔抓联系在一起,搔抓不仅使皮肤破损容易发生感染,而且长期反复搔抓会使局部皮肤变得肥厚、粗糙,局部的感觉神经因反复刺激而更加兴奋、敏感,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在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止痒,这一方面要依靠药物,比如,红肿发热而没有糜烂渗 液的皮损,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松花粉等,通过对局部皮肤的安抚、保护,帮助散发病灶的炎症蓄热,达到止痒的目的。一些慢性皮肤病,局部皮肤肥厚、粗糙的,可以使用各种软膏,利用软膏的封闭作用来隔绝外界刺激,保持皮肤中的水分,软化皮肤而止痒。另一方面,患者自身也需要注意对皮肤的调养,患者应该配合 医生尽量用内服、外用药物来抑制瘙痒,不去搔抓,如果实在痒得难忍,可以轻轻拍打,或用冷水湿敷。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皮肤损伤恢复了,皮肤润泽了,瘙痒也就消失了。
中医认为过敏性皮肤病多由于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再受外邪所致。因此,治疗需要内外同时用药,综合调理,治标同时还要治本。在秋冬季节选用橘皮、莲子、大枣、当归等健脾养血的中药做成药粥,坚持食用,对防治过敏性皮肤病是很有好处的。
上一篇: 珍爱生命,远离皮肤过敏
下一篇:积极预防远离过敏原
相关内容热点关注
好技术